台大穀雨社行事曆

穀雨社:我們社團的活動 農村出代誌:主要由農青或農陣發起或參與的活動 串聯農村:其它農村議題的相關活動
顯示具有 活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活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耕耘,反思,城鄉共好】-2012彎腰系列講座


【耕耘,反思,城鄉共好】-2012彎腰系列講座 



近年,農事精彩、青年入田、綠色消費、學生進鄉,農運不息。



彎腰生活節邁入第四年,像初綻的新芽成長,而我們仍持續勞動澆灌。


今年彎腰系列講座,關注台灣各地萌發的小改變。



他們不是孤獨的理想者,而是野火燎原前的點點繁星。

今年,邀請您一起加深農業農村改變的可能,探尋城鄉共好的機會。



報名網址:http://goo.gl/2Npih

【流浪之歌X彎腰市集】




水梯田是古老農耕智慧的結晶,能避免水土流失、有助水資源利用、提供生物棲地、保障糧食生產的機會。人禾基金會與林務局合作,在貢寮推動水梯田復耕計畫,結合環境教育與農業價值保存,在田裡種下人與生物和平共處的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TA與自由貿易下的農業 │ 講者:陳思穎

 10/12(五) 19:00-21:00 地點:滴咖啡(自來水園區分店)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
台灣自兩千年後加入WTO,自由貿易的風潮席捲了全台灣的產業,台灣受到的影響尤其嚴重。這幾年政府努力拓展國際貿易,期望藉由貿易自由化坐收經濟發展成效,然而FTA卻會讓台灣農業陷入更大的危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機認證外的可能-參與式認證的想像 │ 講者:主婦聯盟產品部經理 施宏昇
                                                                                           台大生傳所博士候選人 陳玠廷
 10/16(二) 19:00-21:00 地點:滴咖啡(自來水園區分店)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
當有機被劃為法規內的認證,對台灣普遍小農的產銷是否有益備受質疑。有感於現行有機法的不健全與市場中有機認證的浮亂,主婦聯盟等非營利團體都在思考其它認證方式的可能,最終希望賦予消費者更有自主性、更能連結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認證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如呼的滋味-勤和部落小農復耕紀錄 │ 講者:紀錄片導演 吳國禎


 10/17(三) 19:00-21:00 地點:滴咖啡(自來水園區分店)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
位於高雄縣桃源鄉的勤和部落,每當遇到風災路斷便無法把山上的生鮮梅子運下山販賣,造成部落居民的經濟上的損失和不穩定。八八風災後,部落居民決定留在家鄉,透過小農復耕計畫發展梅子加工品,延長梅子儲存與銷售的時間,讓自產的梅子變成重建原鄉的基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健村有機的夢 │ 講者:紀錄片導演 許文烽

 10/18(四) 19:00-21:00 地點:滴咖啡(自來水園區分店)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
宜蘭行健村是平均年齡65歲的典型農村,在地的人們希望維護農村的永續生命,回歸從前和土地的純樸聯繫,集結社區「由下而上」的改變力量,實踐有機的理想。讓我們跟著進到行健村,看看有機的夢想如何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經濟的力量 │ 講者:大王菜鋪子 王福裕

 10/19(五) 19:00-21:00 地點:滴咖啡(自來水園區分店)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 
基於想給孩子更純淨的成長環境,「大王」王福裕毅然在花蓮定居,和花東有機小農合作,為各地的居民配送新鮮安心的食材。靠自己力量創造「在地」和「友善環境」食物系統的大王,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來聽大王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蘿蔔田看天下 │ 講者:樂樂農場 李慧宜

 10/21 (日) 13:00-15:00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台灣的農業產銷一直是個難題。然而在這樣的困境背後,小農生產者和都市消費者要如何自力朝彼此邁進一步呢?除了提倡生產者資訊透明、消費者友善支持外,雙方在實際相處上還有更多的眉眉角角必須要互相了解。訊息互相往來,傳連起綿密的網絡,訴說著蘿蔔的生長、蕃茄的成熟和務農的酸甜苦辣。十月,請生產者來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了解彼此細緻的需求,成為對方最堅實的後盾。

除了彎腰系列講座外,本月有兩次彎腰農夫市集開市時間:

流浪之歌x彎腰市集
西門町中山堂
10/6-7(六/日)1300-2000


彎腰生活節
寶藏巖綠野地
10/20(六)1200-2000
10/21(日)1000-1700

彎腰農夫市集官網:http://bowtoland.blogspot.tw/
彎腰農夫市集FB:http://www.facebook.com/bowtoland.FM
台灣農村陣線FB:http://www.facebook.com/taiwanruralfront
台大穀雨社FB:http://www.facebook.com/GuYuParty

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全球化下的台灣情勢:從美牛事件看食品安全與經貿關係

進口瘦肉精美牛與否,已然成為台灣與美國談判TIFA以及FTA的過程,一道激烈的政治攻防關卡。美國牛背後代表的食品安全,不純粹只是國民健康問題,更牽涉到台灣在全球化自由貿易潮流下所扮演的角色。TIFA的談判桌上,更是台灣人願不願意拿衛生風險與農業部門,換取更多工業產品出口的一大抉擇。 

馬英九總統也提出說:「基於國際誠信,台灣必須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牛進口。」但眾多的國際經濟貿易專有名詞,與深奧難懂的食品科學名詞,讓有心關心此議題的公民們摸不著頭緒,究竟國際貿易和進口美牛有著怎麼樣的關係?台灣人拒絕美國牛會不會影響國際上的權益? 

為了使台灣公民更能掌握美牛議題背後隱藏的國際政治,學生與民間團體特別在「五月十二日」於「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萬才館2311室」舉行這場─ 「全球化下的台灣情勢:從美牛事件看食品安全與經貿關係」論壇。邀集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多元分析,一同討論美牛事件中公共領域的得與失,以及台灣未來長遠的經貿走向。誠摯邀請您一同參與及討論!

-----------------------------------------------
9:00~9:30 入場

9:30~10:00 開場

[主題一]、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10:20~12:00):

主持人:詹長權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講者: 吳焜裕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
*政府官員(邀請中)

從前年的狂牛症事件,直到今年的瘦肉精風暴,政府如何回應國民的衛生風險管理?萊克多巴胺對人體真的無害嗎?為何全世界有160幾國都拒絕瘦肉精?我們先從進口牛肉的食品安全切入,進一步討論到政府公共衛生的政策控管問題


(12:00~13:00 午餐休息)


[主題二]、糧食安全與產業衝擊(13:00~14:40):

主持人:朱增宏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
講者: 蔡培慧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政府官員(邀請中)

台灣是一個島國,糧食自給率的問題和國家安全密不可分。未來台美FTA架構之下,農業勢必是受到衝擊最大的部門。究竟我們可否拿農業來換外匯?在這場世界性的賽局之下,台灣農業將如何面對美國霸權?台灣糧食安全未來又在哪裡?


[主題三]、國際經濟與自由貿易(15:00~16:40):

主持人:(邀請中)
講者: 陳博志 (台灣智庫董事長)
*政府官員(邀請中)

薄瑞光和馬英九會談之後,政府便緊鑼密鼓地研擬進口美國牛的事情。這些時間點是否和美國積極想要打開台灣的畜產品市場有關係?為何政府亟欲想要啟動TIFA談判?台灣從WTO、ECFA到台美FTA,已捲入了自由貿易下的全球化浪潮,台灣究竟在其中扮演怎麼樣的角色?我們有向美國說「不」的可能嗎?


17:00~17:30 圓桌會議

---------------------------------------------------
台灣的公共領域不該沈默!
美國牛進口,既然攸關全國人民的健康,與更深層的糧食結構問題,應該是由台灣公民全體共同決定的!我們更期待所有關心糧食安全、公共衛生的團體、個人,一起出來發聲,並在平等、公開的論壇下討論台灣的未來。因此,我們在這裡非常誠摯地邀請各團體、個人和我們一起參與這個論壇,聯名、贊助或討論皆可,台灣公共領域需要你!

[報名網址]:http://www.beclass.com/showregist.php?regist_id=MTQzMDM2YzRmOWI4Mjc3ZTA0MTU6U2hvd0Zvcm0%3D

[活動時間]:5月12日 9:30- 17:30

[活動地點]: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萬才館」2311
(可由台大校總區後門─ 復興南路與辛亥路路口進入)
※詳細地圖請參法律學系網頁↓
http://www.law.ntu.edu.tw/chinese/02_05_01.html
http://www.law.ntu.edu.tw/chinese/02_05_02.html


[聯絡人]:
台大學生會 陳亮甫 ntusa24th@gmail.com
公督盟 陳星喬 asiaally@ccw.org.tw

[主辦單位]:開放國會與民主2.0-國會資訊數位典藏應用計畫、台大學生會、台大研究生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師大學生會、政治大學社會系開放國會計畫、台大科技與風險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主婦聯盟

小農耕作與永續台灣系列之一:從瘦肉精美牛到自由貿易(下)

文/徐肇尉


小農耕作與永續台灣系列之一:從瘦肉精美牛到自由貿易(下)

本文摘要:「小農耕作與永續台灣系列講座」第一場,陳吉仲教授講述美牛進口爭議與台灣貿易開放之情形。貿易自由化對農產品市場形成衝擊,從WTO、ECFA到FTA,已經對台灣農業造成相當影響,而農業部門、政府單位應該如何因應,才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與自給?(圖片:去年11月,韓國民眾走上街頭,訴求「NO KORUS FTA」反對韓美簽署FTA。來源:flickr_lmjl)








(接續上文)

ECFA830項清單即將開放、恐造成一年32億農業損失

過去十年來,台灣向大陸進口的農產品總額大於出口額度,在14億美元的貿易額中,大概有1億多元的逆差。台灣出口的農產品主要以魚類、茶等較具競爭力的商品。我們主要向中國進口穀類(玉米),而且當美國玉米價格高漲,最後可能大部份的玉米會改由大陸進口──這些都是基因改造的玉米;另外,蔬菜和茶也進口很多。進口茶佔了1/4的消費量,市面上多數的茶是進口後再加工包裝的。
畜產品的部份,原本對中國乳製品的進口量相當高,在毒奶粉事件之後就禁止了,現在大多是加工品為主。上述這些產品,自中國進口的比例都慢慢增加。
台灣農業部門還有另一個困境,就是與日本的貿易關係。現在台日的貿易慢慢被中國取代,我們在日本市場失去了農產品的競爭力。
台灣與中國在加入WTO後,農產品的關稅調降幅度不同。目前我們的關稅都比大陸高,某種程度是在保護農業。如果我們與中國大陸開放雙邊貿易,台灣的關稅調降幅度較大,對農業部門產生的影響會更劇烈。另外,因為價格優勢,可能會有更多中國的蔬菜水果進到台灣市場,食品安全就會是另一個重要的問題。
台灣目前還有830項禁止開放的農產品清單,但是這僅限於ECFA簽訂前期的讓利階段,之後到互利階段時,都可以直接進口,而且這些農產品大多是日常可見的。根據模擬推算,到時候農業部門一年會損失32億,影響約2萬3千個農民。
上述是ECFA簽訂的直接影響。間接的影響,例如農家所得。根據統計,目前農家所得中,農業外所得佔了將近八成,也就是說,在農家的收入當中,農業收入只佔兩成多,另外近八成則來自其他非農業的工作。雙邊貿易開放之後,傳統產業也受到貿易自由化的影響而萎縮,這使得農家所得直接受到影響,也造成貧富差距擴大。
另外,雙邊貿易開放,對於台灣防疫檢疫的影響也是劇烈的。中國現在還有很多動物、植物傳染病,當與中國的貿易越頻繁,防疫、檢疫的問題也會越形嚴重。

FTA與台灣農業

台紐FTA,今年可能完成簽署

紐西蘭有許多有競爭力的產品,這些產品具有出口優勢,開放以後就很容易進入台灣市場。台紐FTA簽署之後,對整體經濟影響不大,主要的影響會集中在乳製品和鹿茸產業上。在簽訂的進度上,今年可能就會完成簽署。

台美若簽FTA,農業損失每年將增加100

跨太平洋貿易協定(TPP)起初並非由美國主導,但美國發現這可以制衡中國市場的擴張,所以積極的參與。而台灣也認為TPP有助於經濟發展,一年可增加1.45%的GDP,因此也在積極尋求加入。不過一旦加入,農業部門一年會損失230-300億,影響尤其集中在稻米、水果、畜產品。如果與美國簽定FTA,農業部門每年至少增加100億的損失,影響相當嚴重。
IMGP5141

貿易自由化與台灣農業:低估的農業價值、犧牲的貿易談判

若必須要簽署FTA,農業部門在貿易自由化的趨勢中要扮演什麼角色?只能承受損失嗎?那麼農業對於文化、環境等非市場的價值,又該如何補償?我在這裡想討論的是,一般在討論影響、損失,都是在說市場價值,但是農業有的價值,是無法在市場上買賣的。農業本身具有的使用價值,像是糧食安全、景觀、生態、環境、文化的價值,這些都是農業的正面外部效益,這也是農業存在的價值。
例如就糧食安全來看,光是一片稻田的土地價值就超過400億,比稻米的產值還高。但如果再看水稻田的其他多功能價值:氣溫調節的價值有580億、氧氣增加的價值676億、觀光遊憩的價值297億、涵養地下水價值126億,這些加起來超過1000億,但是這些都沒有在市場上被反映出來。
同樣的,我們去看森林的多功能價值,森林的水源涵養效益,平均每年為1274億,這些都是統計出來的。一般在談農業部門的市場價值,只佔了GDP的2%,所以在貿易談判上經常就犧牲了農業。然而實際上,農業部門的「總」產值,佔了GDP的13%,農業的實際產值並不像一般認為的那麼低。

市場失靈、政府也失靈

貿易自由化除了使GDP上升之外,它並不會提高產業的競爭力,像這樣的市場機能是有問題的。真正的市場機能,是在多數供給者和需求者所決定的價格之下,供需雙方的行為,這才叫完全競爭市場。
為什麼市場會失靈?因為一項產業的外部性沒有被內部化。例如農業部門提供了上述正面的外部效益,卻沒有被放入市場考量,這就是市場的失靈。當市場失靈,政府就應該介入,透過稅收、管制等方式來校正。若是政府也失靈了,公民就應該要站出來了。
很多時候,市場失靈,政府也跟著失靈,像農產品就是如此。政府應該把農業的外部效益納入市場之後,再來談自由貿易,否則無法突顯農產品的價值。我們不能說台灣的稻米比美國貴,就要從美國進口,這就忽略了農業實際的效益,其實遠高於農產品的產值。所以在這樣市場失靈的狀況下,農產品其實不應該開放貿易自由化。

政府應積極作為、把預算花在對的地方

假設農業開放貿易自由化,那麼現行農業政策應該有所調整,包含休耕政策、肥料補貼、保價收購等,尤其是農業的產銷問題。
目前台灣的肥料補貼是日韓的三四倍。合理化施肥要從市場正常化來調節,而台灣農業面臨國內與國外兩個市場體制的變動、和國內天然災害的影響,這些波動對農民的收入影響很大。但是政府目前補貼的農業損失金額只有兩成,台灣農民平均一年損失200億。
在糧食安全問題上,普遍存在以稻米為主的錯誤糧食概念。光是提高糧食自給率,不能完全解決糧食問題,台灣現在最重要的是農地的保全。例如工業廢水與農業灌溉水的灌排不分離,使得農地無法使用;還有土地徵收,使得土地轉移到非農業部門。要確保糧食安全,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種植土地,以及水資源的確保。所有的已開發國家對糧食安全的看法,不只是數量上安全,還有品質的安全,這是農業部門對社會有貢獻大最的部份。目前台灣的政策是有點本末倒置,糧食安全有許多層面的意義,但現在農委會只討論稻米的供給量。
面對貿易自由化的衝擊,農業部門因應的措施,第一個是原產地標示之重要性。目前有許多產品是進口後再加工,產地就可以標示台灣;標示「原產地」對農業的永續有其重要性。第二,重大農業資產的調整方向。第三,確保農地數量:台灣農地數量持續銳減,沒有農地就沒有農業,而農業生產具備糧食安全的功能,應該要以政策保護;可以學習日本「對地補貼」的作法,在政策上把農地數量定死,農民就無法期待農地變更的發生,然後要對於農民維持農地做補貼,也就是對地直接補貼。
第四,確保農民所得:外有市場波動,內有氣候變遷,所以國家需要保障農民生產所得,起碼要讓農民能回收生產成本;這要從現行的九五機制,改為全面性的農民所得給付政策。第五,是全面性的農業體檢,這對於消費者是最重要的。我們的政府花了那麼多錢在補助不必要的內容,這些預算應該要拿來做更有用的事情。
IMGP5139

結論

農產品是否該開放貿易自由化?

貿易自由化會增加整體產值,這是利益團體所期待的,不過貿易自由化也形成強者越強、分配不均。若從農業部門的角度來看,產值反而是下滑的。在這樣的趨勢之下,要看農業部門能不能有合理的補償,簡單的說,就是要確保農業部門繼續存在。
假如我們依然什麼都不做,任憑農業貿易自由化繼續發生的話:從國外進口的蔬菜水果等農產品,會使國內農產的價格在穩定中下跌;造成農民人數減少、農地逐漸釋出,即使政府的各種農業支出持續增加,仍然無法有效提高農民的所得。另一方面,農家的農業外收入又降低,農家總所得減少。加上氣候變遷,未來各種動物病蟲害增加,最終是台灣農業的萎縮,就更談不上糧食安全自給了。

政策建議

就農民的期望:確保農家收入穩定,期望子女出頭天。
就消費者的期望:購買到安全健康、且具有本土文化之農產品。
就農業永續的發展:確保一定的農地數量,「但要讓農地的所有者獲得一定的補償」。

提問摘錄

Q:為何稻米與糧食安全的關係不大?
A:這要先問糧食安全的定義是什麼。只講稻米的糧食安全意義不大,因為糧食安全的定義一直在改變,從數量、營養到食品安全。但現在的政策就是只考量糧食的庫存,並不是說稻米不好,而是就糧食安全議題來說,只考量稻米是不對的。
Q:關於農地的確保
A:目前台灣農地消失的速度是很快的,每年有4千公頃的農地轉為非農業用途。如果要維持糧食安全、自給,未來需要多少的農地?政府完全沒有考量到。所以需要有農業基本法把農地數量做出明確規範,這樣才能繼續讓農業生存下去。當然,劃定為農地後,土地就無法升值,因此需要對地補貼。
Q:農委會一直說要提升糧食自給率,但怎麼還會簽各種貿易協定
A:因為貿易自由化的緣故,使得國內的糧食自給率一直持續在下降;所以農委會說糧食自給率要達到40%,根本不可能。最重要的是必須確保農地和農家的維持。
Q:灌排分離問題,是誰的權責?
A:應屬農委會農田水利處。灌排分離問題,短期應該停止工業部門排放的廢水,長期則是要求工業不能到農地設工廠。這方面,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應該要公布相關資料。
Q:有沒有在WTO中受惠的國家?
A:就我所知,韓國、日本都不太好,日本的稻米價格砍了四成。貿易自由化之下,進口國一定是弱勢;現在出口國一定是受惠的。
Q:關於休耕政策
A:休耕田若要推行轉作必須慎重,因為很容易造成轉作作物的價格崩盤。現在台灣農地休耕有22萬公頃、最多有25、26萬休耕;其中,有12萬公頃連續期休耕,這些休耕田大多都轉為非農業部門使用。休耕可以讓政府的保價收購支出下降,但同樣要支付休耕補貼費用。而且休耕的問題更多,田梗會破壞、景觀、重金屬污染。休耕地要復耕的話,會增加耕種成本。

  • 原文出處
    上下游News&Market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4924/ 
  • 講座資訊

小農耕作與永續台灣系列講座彩色
小農耕作與永續台灣系列講座之二:日本地產地消與食農校育
講者:胡忠一
時間:5月4日(星期五)7:00-9:00 pm
地點:景美國中一樓會議室)
內容:日本農政部門及農民團體(JA)推動「地產地消與食農教育」,藉此促進農業結構改革,由下而上發生連環效應,進而改變消費者食育習慣,達成活化農村之目標。
後續場次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