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F1種子」
在一些關於種子企業或是農民保種的文章中,有時可以見到「F1種子」這個名詞,而到底F1種子是什麼呢?最直接的說明,F1是指植物經過雜交產生的種子長出來的第一子代,F1種子就是雜交產生的種子。而這類種子有什麼特別, 就要從種子裡頭的基因開始說起了。
孟德爾與豌豆
孟德爾 (Gregor Mendel, 1822~1884)是一位奧地利的修道院僧侶,他以豌豆作實驗並推論出生物的遺傳法則,奠定了日後遺傳學研究的基礎。在今天,他被稱為「遺傳學之
父」。
當時孟德爾栽種了大量的豌豆,依照他們不同的特性將他們分類,如豌豆的花色是紫色或白色、豆子的表皮是圓滑或皺縮、顏色是黃色或綠色等等。將這些性狀不同的豌豆相互授粉雜交,生產出的種子再次栽種,觀察他們的性狀跟父母的性 狀之間的異同。經過大量的實驗與數學推論之後,他提出了「孟德爾法則」。幾個要點如下:
1. 生物的體內存在一對對的「基因 (Gene)」,基因將生物的特性遺傳給後代。
2. 一對基因上有兩個「等位基因 (Allele)」,這兩個等位基因可能相同,可能不同。
3. 不同的等位基因會表現出不同的特性,而且會有顯性、隱性的分別。
例:等位基因Y會讓豌豆顏色表現出黃色,y則會讓豌豆表現出綠色,其中Y是顯性基因 、y是隱性基因。這個時候,一對YY基因會產生黃色豌豆,而Yy基因型同樣會產生黃色豌豆,因為顯性基因的表現蓋過了隱性基因,只有同時擁 有兩個隱性基因的yy基因型才會產生綠色的豌豆。
4. 分離律:植物在產生配子(即雄蕊的花粉或雌蕊的胚株)時,一對基因上的兩個等位基因
會隨機的分離,並在和另一植株交配後跟另一植株的同一組對偶基因重組,形成一對新的基因。
例:將YY基因型的植株和yy基因型的植株雜交後會產生Yy基因型的後代,而將Yy基因型
和Yy基因型再互相交配,就可能隨機產生YY, Yy, yy三種基因型。
5. 獨立分配律:每一組對偶基因的分離都是獨立的,彼此不互相影響。
例:碗豆種子顏色的Y/y對偶基因跟豌豆花色的W/w對偶基因,對偶基因的分離彼此互不相干,因此可能有紫花黃豆、紫花綠豆、白花黃豆、白花綠豆四種性狀的豌豆植株。
在後人的研究中,我們慢慢知道基因是什麼,也發現更多的遺傳現像,發現孟德爾法則的「獨立分配律」和「基因顯性隱性」會有例外。但是「一對基因隨機分離後再隨機重組產生後代」這一點,則是生物不變的鐵則。
育種者與品種
回到品種的議題上面。在植物育種的工作中,我們都希望一個品種可以一直保持它的優良特性穩定不變,要做到這件事,就要培育出純系品種。所謂的純系品種是指植株的基因型都是同型結合,也就是每對基因上的兩個對偶基因是相同的, 例如AA, aa都是同型結合基因,而Aa則是異型結合基因。要育出純系品種,必須反覆的將植物自交並觀察後代,選出性狀沒有分離的後代,這樣工作往往需要栽種數個世代的植株,花上數年的時間,才能做出夠「純」的品種。
而當我們希望對一個純系品種再改良,或是某些種類的植物具有「雜種優勢」時,育種者可以拿具有不同優良性狀的兩個純系品種來雜交,期望選出同時具有父母雙方優良特性,甚至超越父母表現的品種。在育種術語上面,親本植株的代號 就是P,而兩親交配產生的子代就是F1。從F1植株上收穫第二子代F2,進一步栽種、選拔出第三子代F3、再選出F4, F5, F6……,如此經過數個世代的選拔和評估後,才能育出新的品種。
農民、企業、F1種子
F1植株的基因型是由雙親──兩組不同的同型結合基因型──所結合產生的,因此F1植株的基因型必然是異型結合。一批異結合基因型的F1種子,來自同一對純系父母,因此每一株植物的重要性狀如成熟期、產量、株高等等,不會有 太大的差別。但是若農民想自行留種栽種下一代,每一對基因上兩個不同的對偶基因隨機分離並重組,將使長出來的植株表現出各式各樣的性狀。換句話說,整片田的植物可能高矮不一、成熟期不一,造成農人栽培管理和採收的困難。
對農民而言,留種的目的在於保存優良且生長整齊的品種自己利用,省去每季播種購買種子的成本。種子企業讓農民必須跟自己購買種子的其中一個手段就是生產F1種子。只要維持親本純系品種(或在雜交作物中稱作自交系,在此不詳述 ),就可以持續利用,生產出無法留種的F1種子。
但對育種者而言,使性狀分離是必須的,如此才能挑出優良的植株以培育成新品種,因此F1世代種子也是許多育種方法的必經程序。
結語
F1種子是雜交第一代種子的泛稱,是育種的程序之一,也是使農民無法留種的一種方法。但生產F1種子並不全然是「邪惡」的,有些植物確實會因為雜交後的雜種優勢而產生勝過父母表現的後代 (例如玉米常有類似例子)。希望這些資訊在我們下次看見F1種子這個名詞時,能夠對了解文章內容有所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