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穀雨社行事曆

穀雨社:我們社團的活動 農村出代誌:主要由農青或農陣發起或參與的活動 串聯農村:其它農村議題的相關活動

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2012夏天貢寮割稻紀錄之二

這篇是2011年穀雨社到貢寮割稻的紀錄文字,一併在此更新。

 ----------------------------------------------------------------------------------------------------------------------------------

記田寮洋





作者:毛毛

照片:http://ppt.cc/Z9X2

從 福隆車站出來後轉進山間,車子一邊蜿蜒向上,心中一邊詫異,印象中只有海洋的東北角,其實也有這樣的地方。山谷很深入,十幾分鐘後終於看見對面山坡上已開 始被自然收回的梯田痕跡,從半山腰處一階一階排到谷底。幾十年前,這些綠階和更多已完全變成樹林的山坡,都曾經是種植水稻的梯田。


這次讓我們參加收割的是燦榮阿伯的田,老人家近日身體欠安,一早巡田後就交給兒子和孫子們帶著我們下田收割。梯田的田區通常面積不大且狹長彎曲,加上這裡的 梯田一直保持浸水的狀態,收割時亦同,因此向來要依靠人力收割。每個人割三到五行稻子,割兩三排放成一堆,一路往前。後頭另一群人接著把脫穀機拖進田裡, 直接在田間脫粒,前頭收割,後頭跟著把機器拖向前,收上兩大包再用扁擔挑上車,載回家。

將脫粒出來的稻穀載回去後還要再篩選。割完三分地後一群人留在田邊休息,回去時才發現阿姨們早已開始篩穀,用一台功用相當於過去風鼓的機器同時進行過篩跟風 選,選出來的稻穀直接鋪開在家門前曬穀。相當幸運,早上割稻時的陰天讓我們沒熱昏頭,到了曬穀時又出大太陽讓工作順利。

工作告一段落,豐盛的「割稻飯」也張羅好等著我們。這是這裡過往田家請人來割稻的習俗,一定會請人吃一頓飯。房子一旁種著柚子樹,牆邊櫃子下堆著許多瓜果, 另一旁是菜園,再遠點還有養豬養魚的地方,還有幾隻獵狗和一整窩的小小狗。耕種畜牧採集狩獵,大概只有豆奶跟啤酒得依靠採買,看見這麼自給自足的一家族人 讓我很驚訝,這裡的時間流動的特別慢,至今還保留住許多東西!


人禾的學姐說,他們育苗是自己作秧苗田,插秧也是手插。在這裡無法用劃線器,會佈田的長輩整塊田只靠牽一條線,慎重其事的插下五行基準,之後便完全靠自己感 覺,把整塊田的秧苗種的整整齊齊。對他們而言,插秧不是每個人都會的,是有足夠能力和經驗的人才能勝任的工作,夥伴問可不可以來學插秧的時候,阿伯還開玩 笑說「可以,可是要簽契約,以後每年都來幫忙!」

耕地的部分同樣不靠機械,這裡只靠人力或著牛耕。阿伯說他們山上草原養了四十幾頭牛,可惜我們上山沒找到,只看見遠處水池附近的幾頭。山脊上風大到有點冷,景色有如擎天崗,還可以眺望到太平洋。這裡的人一直到二十年幾前都還會徒步翻山到宜蘭採買。

毫無疑問的,這裡的農業沒有產值可言。耕作耗費大量勞力,山間土壤雖然不錯,其他氣候條件卻無法和平地相比,尤其是地形差異造成的日照差異,即使是同一塊田,植株成熟的程度也不同,收穫後的品質自然參差不齊。 

先民來此深山開墾的原因,大概要翻找文史地誌才知道,但如今荒煙漫草的理由卻很容易理解,就像許多農村一樣,年輕一輩離農離鄉,過去互相換工耕作整片山谷的人力不再,而老者逐漸無力負荷田間工作,在這個難以機械化耕作的地方更是如此。 

然而林務局和人禾卻看上這裡。近年來山上的廢耕和山下的開發讓水災頻繁,我們前一晚住的地方在山下一條小溪邊,幾次颱風都被淹掉整層樓。水梯田可說是水分 的緩衝區,老人家說以前整片山梯田都還在時,哪來什麼水災?另一點就是生態保育。這裡的水梯田形同山間的濕地,生物相不同於一般的稻田,也不像一般的樹 林。像是這裡的病蟲害就不見到處肆虐的福壽螺,反而有許多我在平地沒看過的昆蟲,或是像穀精草這類難得一見的植物。

現在人禾跟幾戶農家合作,在農忙時協助勞力,以及不再用殺草劑,回到傳統的挲草,補貼工資,希望將來能以綠色補貼的方式,將這裡的生態和水梯田文化維持下去。 

在照片中看過雲南的梯田美景,讓我不禁想像幾十年前這裡是否曾有過同樣的景色?未來,不敢奢望有滿山的稻浪,但是否能將現在仍在耕作的土地保存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