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穀雨社行事曆

穀雨社:我們社團的活動 農村出代誌:主要由農青或農陣發起或參與的活動 串聯農村:其它農村議題的相關活動

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宜蘭行健村訪調


文/陳慈愔

短短的兩天兩夜的行建村之旅
真的有很多收穫
行建村位在宜蘭三星鄉
落座在蘭陽平原上的她和我以往去過的農村景致有許多不同的地方
水源豐沛的平原上是一間間農舍散村分佈
遠方則是藍藍的山綿延圍繞

而在氣候上那裏也和台灣其他地方很不一樣
那裏冬季雨水豐沛
但也因此許多作物要特別小心風雨的影響
(例如當地種的高接梨會在每株花枝上夾上小小的圓傘為花遮雨,成為十分特別的景象)
除此之外氣溫也因較中南部低
造成作物種植的時序和他地有所差異
而夏季背西南季風會較悶熱,有時也會有限水的情形

第一天晚上青松大哥說的話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許多作物的生長是看日照或氣溫的
例如有些看溫度的要達到一定的溫度它才會成長
若提早在低溫時期就種下也沒有任何的用處
反而會增加作物遭遇天災與疾病、害蟲的風險
像是秈稻的部分他會選擇在最後一波寒流過了後再種
從他的經驗,每波寒流的最低溫會有遞增的關係
如上一波寒流的最低溫是8度,這次是10度
等到下一波12度的過了(約十幾天後)也就差不多了
但這樣也會造成水稻成熟時遇到颱風的機率增加
他說作農就是這樣,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就要自己抉擇

漢錡大哥也說作物的生長就是要看天氣狀況
適當的天氣就能使它們長得很快
所以他選擇適當的時機種下常常可以和比較早種的人同時收成

漢錡大哥今年四十多歲
大家稱呼他為快樂農夫
給人的感覺也是一個很可愛的人呢!
漢錡大哥家的田是他和妻子兩人分工合作種的
種的作物十分多元

漢錡大哥外嘉榮大哥也是一位很年輕的農友
他家過去沒有務農的經驗、在都市工作
但因為工作的關係讓他接觸到一些商品的原料
使他瞭解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東西的原料或製程都是我們看不見的
這些我們不了解的部分可能會有太多的問題
而食物是很明顯的部分,所以他決定投入有機的耕作
後來才找到行健村這裡和開始去上許多種作的課程(約兩年前)
覺得環境很好才一家搬過來定居(除了夫妻、小孩外還有嘉榮大哥的祖父母)
認為鄉村的環境真的很好,孩子們也都可以大聲嬉戲自由跑跳

嘉榮大哥家後面有三間溫室,種植蔬菜
因為隔壁梨園是慣行農法怕受影響,所以是用地下水灌溉
但當地其他農戶幾乎都是引安農溪的水灌溉(排入行健溪)
嘉榮大哥原本在溫室旁開了一條水渠要引水到院子裡的生態池
但發現很快便會淤積並且水渠因緊鄰隔壁梨園,裡面的作物會受到飄來的農藥影響
農藥和人吃的藥一樣,吃多就會有害,不同的植物適合的量不一樣
而像大哥水渠裡的水芙蓉就有許多全黃掉了,就是因為藥害的緣故
在這邊大哥讓我們體驗採菜(青江菜和萵苣)的樂趣,真的挺有趣的呢
(一開始我們剪了很多覺得夠大的青江菜,但一把黃掉或被蟲咬過的葉子除掉後就變好小...)

後來我們到了嘉榮大哥在行健村裡租的田去
(大哥還有一些在村外以慣行耕作的田)
那裏他種了高麗菜、蔥和蒜大哥說多元的作物能增加生物多樣性和減少蟲害
而雖然蔥可一種一整年
但同樣為了避免蟲害影響當地多是以蔥和稻輪作
不僅喜歡作物的昆蟲不同,水稻種植田裡長期放水可以淹死雜草
田的另一邊是高男大哥的田在我們採了一些蔥蒜和拔了一些雜草後
高男大哥竟開著他的曳引機來載我們去他們的農寮吃午餐
乘坐曳引機真的是很特別的經驗
(大哥們說:曳引機有大有小在後面加掛不同的機具就能有不同的功用
如整水田、旱田的地、施肥等等
農機具的方面都是需要許多資金(上百萬)
一般小農戶通常沒有會在需要時和人租或請人幫忙
過去農機具的進口還有國民黨壟斷的情形
現在沒有這樣了,但還是十分昂貴,政府補助很少)

(高男大哥被稱為青蔥達人
種植有機已經十多年了
過程中曾遭遇很多挫折
但他一直努力,現在也有很好的成果的樣子
好像只有他能在盛夏種出健康美麗的有機蔥呢!)

晚上我們則在合作社用當天採的菜一起煮了晚餐
飯後看了小黑帶來的影片"土壤向前衝"
雖然這部片子有點冗長
不過我想對於土壤我們真的可以再去了解更多呢!
後來鍾茂樹老師也和我們分享了一些他在做的事
他是馬賽國小的鄉土老師,他也是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的成員
推行賞鳥、環境保護、有機耕作、廚餘堆肥等等事情
有一塊以生態教育為目的的農地,會辦一些讓民眾來體驗農耕的活動

第二天我則是跟去漢錡大哥的田
有看到漢錡大哥自己育的菜苗(好厲害!!)
還有他家自己的烘穀機
接著我們到田裡替他們昨天除好草的田埂蓋上塑膠帆布
(因為隔壁的田是慣行耕作,大哥怕被汙染)
塑膠帆布有黑色和銀色兩面我們將黑色的面朝上
(避免銀色反光影響旁邊馬利筋上的瓢蟲)
並用竹筷固定塑膠帆布主要是利用遮蔽陽光避免雜草生長
但因為隔絕了空氣,所以土壤中不管有益無益的微生物也都會悶死
現在是有一種新的透氣的帆布,但成本十分的高昂
大哥說他有和農改場要到一些,但如果要自己買的話成本就會太高了
而馬利筋是農改場提供給大哥試種的
是一種蘿藦科的植物(有毒喔)會吸引蚜蟲,蚜蟲再吸引瓢蟲,而瓢蟲是許多菜蟲的天敵
以此作為生物防治的方式
大哥將它種在田的周圍(一開始是照農改場的建議三十公分種一株,但死掉了不少)
上面真的有許多黃黃的蚜蟲(一開始還被我誤以為是花粉)

接著大哥讓我們種蔥
我們使用一個有握把的尖頭金屬棒在土壤上戳出深深的洞再將分株好的蔥條放入
(一個洞放二至三根,若是大根的則一根即可)
蔥要種四個月,會從原本的幾根長成一大把
一般下一季再種是將長成的蔥分株來種
(將拔起的蔥株從尾端部分剪開,兩根一組會放個幾日讓蔥株傷口癒合再去種,
減少感染的機會,約可分成四倍的量)
但也有以種子培育蔥苗來種的(漢錡大哥就有)

以上是我這次行健村之行的記錄
我想這次真的收穫很多很喜歡這個才起步三年的有機村
雖然目前的有機耕作面積僅全村耕地的15%左右
但就像嘉榮大哥指著他們合作社牆上的地圖對我們說
他們會努力把上面白色(慣行)的地都變成綠色(有機)的
(記得張美阿姨說會慢慢地來,希望能將有機耕作的收入提高為兩倍,才能吸引更多的農人加入)
相信這真的是十分複雜的過程希望能有機會可以在了解更多啊

另外這次學到了很多和種菜相關的事
但也發現了更多還不了解的地方
我想我們真的可以再多花一些時間來好好研究一下呀
例如各種農機具、排灌水系統
還有楊森先買蔥時大哥提到的堆肥的事
那時大哥說要用煮熟的食物才可以做堆肥
生鮮蔬果的廚餘不可以
後來又還在秀明自然農法的網站上看到說人和牲畜的排泄物做的堆肥對植物來說是會產生"肥害"的
我一直不懂為什麼
前天和一個鄉服的學姊聊天才發現他是農化系的
他和我說是因為植物可以吸收的氮的形式必須是無機的
而排泄物和未熟成的廚餘裡的氮大多是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
還需要經過微生物的分解植物才可以吸收
但大量的分解過程耗時又會耗掉許多氧氣和養分對植物反而是不好的
我才了解原來不可以拿糞便來做堆肥啊!
不過這裡面還真是有很多細節都不了解
真希望能有機會了解更多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